网站首页 句容概览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走进党史 翻阅方志 宣传教育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廉政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句容概览 > 民俗风情 > 信息内容
芦江张家镋
来源:史志办  发布日期:2020-02-19  [ ]  浏览次数:9203  [ 打印 ] 

张家镋是后白镇芦江村张家祠堂张姓人开展的一项著名的民俗文化活动,是由兵器衍生出来的一项民间绝活。

芦江村在后白镇西5公里处的赤山湖畔,现有人口1700 余人,多为张姓。村中的张家祠堂,为明代南京云南道御史张绅所建,是张姓祖祠。张绅祖籍河北清河县,系汉留侯张良后人的一支,西晋司空张华为奸人所害,其孙张舆避难江左,于永嘉元年(307年)渡江,咸康四年(338年)卜筑戴亭(现句容边城镇戴村),为句容张姓一世祖。其后人张常洧在唐代因孝贤被朝廷册封,特建义台忠孝祠(句容城区南门大街),世居句容。张绅就是句容义台张氏的一支,因家族发展壮大,而迁居芦江村。

张家祠堂原是一座规模庞大的三组建筑,五进七檩,中轴为家祠,左右两厢为住宅。几百年几经维修,保留下来的是中轴第三进的一座大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长24米,进深11米,檐柱高4米,粉墙黛瓦,高脊宽檐,因梁柱均为粗大的楠木,故当地人又称“楠木厅”。祠中挂有堂匾两块,上书“晋朝忠臣第、唐代孝子家”“清河家声远、仪台世泽长”对联,是芦江张姓祭拜祖先和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所。1994年张家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每逢清明节,海内外张姓后人前来祭祖认宗络绎不绝,张家祠堂举行大型祭祖活动,规模最大的一次,有5000人之多。祠堂内、祠堂门前最多时摆百十桌。

据张氏家谱记载,这支张姓祖传酷爱舞弓弄箭,强身健体,独创文化娱乐活动——张家镋, 张家镋起源于汉代张良之前,由张良完善,加以布阵,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张家镋形如长矛,镋头逞“山”字似马叉,镋把为木柄,长一米五六,镋重2.5公斤,镋头与镋把结合部装有三片活动铁叶。队伍出行,锣鼓喧天,旗伞开道。龙凤旗、清道旗、蜈蚣旗、飞虎旗、令旗、 三角旗、门将旗,并有宫灯、万民伞、一十八面罗架,百十余人,浩浩荡荡,热闹非凡。

张家镋表演者多达20余人。表演者手握长镋在锣鼓声中行走阵法,表演各种招式。阵法有八卦阵、四门阵、长蛇阵、梅花阵等,玄机重重。招式有单挑、高挑、钓鱼、怀中抱月、半边抛、搓鞭、狮子滚绣球、五龙盘颈、左右开弓、跨马、大鹏展翅、踢绣球等30多个。或搓滚,或抛接,或脚 踢,或颈绕,搓滚能从颈边沿臂膀滚下,经过躯干,顺着大腿、小腿,直到脚背,脚踢时挑起踢向空中,落在背上,各种动作,令人眼花缭乱。镋舞动起来,镋头铁叶旋转,哗哗直响,气势壮观。

村人农忙种田,农闲练习,虽无报酬,却个个劲头十足。 20世纪50年代,芦江张家镋尚相当活跃,60年代后一度停止,直到2005年才得以恢复。目前已形成由近40人组成的表演团队,每逢张家祠堂堂会均拉出表演,集会佳节,亦被邀请出演,2007年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5月,在张家镋的基础上,加工编排的开场歌舞《镋舞春风》参加了江苏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

过去,开发区三台阁社区的瓜子沟自然村也有类似的民俗活动,但瓜子沟不叫“镋”,叫“飞叉”。村人都是玩飞叉的高手,西庙庙会,瓜子沟冲菩萨的队伍常伴有一队约二三十人玩飞叉,他们光着上身,一杆飞叉在浑身上下翻滚,有时抛上有两层楼高的半空,赢得围观者一片喝彩。

收集整理 :华 之

Copyright © 2017-2018 www.jrszw.com.cn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20005888号
单位名称:句容市史志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句容市人民路70号
邮政编码:212400 电话:0511-8077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