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马灯舞是茅山镇何庄行政村朱巷自然村开展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自唐朝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茅山镇原为春城镇,故习惯上仍 称春城马灯舞。
相传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名“恭”)征战途中扎营春城,夜宿当地“龙 化庵”。为了纪念,百姓将“龙化庵”改名“敬德庵”,并将尉迟恭连同坐骑画成画像,供奉于庵内。此后又扎纸马,表演尉迟恭军阵的威风,以求得到佑护,代代相传,渐演变成大型的民俗活动,每年元宵佳节举行节庆演出。
马灯舞的“马”是仿照马的形状,用竹篾扎成骨架,糊上纸或布装饰而成。马身分首尾两截,分别系在表演者身前身后的腰间,马胸前下挂有小铃,马头、马尾大红灯笼内点有红蜡烛。表演者身扎马灯,人居中间,双脚当马蹄,手拿竹竿当马鞭,模仿骑马动作,奔跑时马首俯仰,人犹如骑在马上,所以又称“跑马灯”。
春城马灯舞属于阵马灯,演出人员最多时达数十人。表演队伍除有22匹马外,首尾分别还有一头牛和一头小黑驴。牛是农家宝,代表忠诚,小黑驴俏皮、灵活,表演中凭借风趣、诙谐的表演,烘托气氛。
马灯舞队配有旗、伞、铳、锣鼓、高照灯。高照灯上面有“吉星高照”四字,是马灯队的招牌。出阵前要到庵里敬香、祈祷,放铳。共放三通(三响),第一通表示马队集中了,第二通表示人到齐了,第三通表示出发。出阵时二人并排高举“高照灯”,表演前由一人手舞由绳子连接的两个火球“打场子”。
表演者身穿古装,装扮成各种历史人物和戏曲人物。随着锣鼓声的起伏,忽而急促,忽而缓慢,忽停忽跃,忽来回穿梭,跑出变幻莫测的各种阵式。传统阵式有穿花阵、十字阵、梅花阵、八字阵、八卦阵、七星阵、五星阵、四门阵、双龙吐珠阵、一字长蛇阵等。形式多变,气势恢宏热烈。
春城马灯阵舞还是一项融马灯舞、花船、花灯、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型舞蹈。每表演完一个阵式之后,中间会穿插挑花担、荡湖船等民间艺术表演。
最后的穿阵是马灯表演的重头戏,喧天锣鼓中,马灯队伍在令旗的率领下全部登场,变幻无穷的舞阵场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满场灯彩,满场喝彩,演出达到高潮。
每次跑马灯之前都有牵头人,先将制作灯彩的材料分到各家各户,然后定下日子集中。活动用锣声指挥,一声锣起家家点火烧饭,二声锣起家家吃饭,三声锣响村民们就得打扮好出现在集合场地上。村民们各家各户自扎手提灯彩,整个灯彩游行队伍可达数百人,基本上全村老少都参加。马灯每到一村,马铃叮当,锣鼓擂响,马跃人欢,马舞灯亮。给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带来了喜庆。
1984年,春城的马灯参加了句容灯会,从乡村闹到集镇一直闹到县城,观众数以万计。1995年,参加了撤县设市文化巡游, 文化馆站对马灯舞的道具、阵法进行了完善。2011年年底,何庄村组织了马灯队,重新排出了马灯阵舞,还投入资金把传统的蜡烛改为电子灯。2013年,春城马灯阵舞被安排为文化遗产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之一,于 6月在何庄村广场展演。2013年7月4日,句容市广场舞大赛启动仪式上,春城马灯阵舞作为开场节目精彩表演。2015 年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收集整理 :华 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