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蜀“狮子头”是句容一道闻名四方的特色菜。无论是光临下蜀的游客,还是回故乡的游子,到下蜀必尝狮子头。
在大多数句容人口中,“狮子头”叫斩肉、肉圆子或四喜丸子,而下蜀一直称“狮子头”,历史悠久。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杨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阳菜肴倾倒朝野。官宦权贵宴请宾客也都以有这四个菜为荣,奉为珍品。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上至官宦权贵,下至黎民百姓也更加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钱九陇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郇国公听了大喜,趁着酒兴把“葵花斩肉”改名为“狮子头”。
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下蜀镇紧靠长江,是句容最北面的一个乡镇,始建于唐代,东连镇江,西接南京,离古城扬州仅30公里。作为句容地方特色菜的代表,下蜀狮子头自郇国公赐名开始,就在民间相传到现在。
下蜀人依江而居,放养的黑猪吃野草、饮山泉,肉质鲜美。狮子头选用这里上好的猪前腿肉或肋条肉,以肥瘦肉七三配比,肥瘦相间,剁切成石榴状肉粒。剁切一定要手切,不可以用机器绞,手切出来的肉馅做成的丸子炖出来口感松软,有入口即化的感觉,如果用机器绞出来,很多肉和筋膜连在一起,不会有松软的口感,这样会让这道菜大打折扣。
在猪肉馅中调入葱花、姜末、酱油、料酒、盐、淀粉等调料及山林间出产的各种香料,用筷子顺一个方向不停搅,直至将猪肉馅搅拌黏稠。如果有条件,可以加入蛋清,增加肉馅的黏稠度。搅拌均匀后揉搓成肉丸。
做好的肉丸可下油锅炸,炸至金黄色,放入煲中。也可不用油炸直接将肉圆下在开水锅(最好用砂锅)中。加水、酱油等,大火烧开后,投入烫好的菜心文火慢炖,炖熟后丸子表面的肥肉大体溶化但没全部溶化,瘦肉则相对显得凸起,给人一种毛毛糙糙的感觉,因丸子大而表面毛糙,犹如“雄狮之头”而得名。
“狮子头”有清炖、清蒸、红烧三种烹调方法,炖“狮子头”最好用砂锅,透气、保温。烹制极重火功,将半熟的肉圆放入煲中,大火烧开,再以文火慢炖,大约3个小时,即可上桌,这时的狮子头外观鲜亮,味道鲜美,口感鲜嫩,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筷子夹不起(易碎),只有用汤匙挖。
品种则有清炖蟹粉狮子头、河蚌烧狮子头、风鸡烧狮子头、青菜烧狮子头、芽笋烧狮子头、清蒸蟹粉狮子头等,各具风味。
传说乾隆下江南到达下蜀时,品尝到下蜀“狮子头”,对其赞不绝口。后来才得知,厨师为乾隆所作的下蜀“狮子头”原料比普通老百姓家的更胜一筹,因为厨师仅选用了猪肉当中最细嫩的部位,据说,一头猪身上最好的肉只能做 4 ~ 6 个“狮子头”,其品质可见一斑。
如今的“狮子头”是下蜀人重要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寓意着人们的生活圆满、吉祥和幸福。
2016年11月,下蜀“狮子头”参加全国第二届“厨神在民间”社区美食烹饪大赛获三等奖,2017年5月,在“美丽镇江乡村游”系列活动之2017最好吃的农家菜评选中,获得“最好吃农家菜”称号。
唐 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