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句容概览 机构简介 工作动态 走进党史 翻阅方志 宣传教育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廉政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句容概览 > 特产美食 > 信息内容
乌饭
来源:史志办  发布日期:2020-02-19  [ ]  浏览次数:12645  [ 打印 ] 

乌饭与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冬至的饺子一样,是传统的民间节令食品。每年四月初八,句容人有吃乌饭的习俗。

传说这一习俗的由来与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目莲劈山救母”有关。目莲母亲死后,落在山下地狱里,送去的白饭都被饿鬼吃了,后来,他就用一种草汁做成“黑饭”,躲过了饿鬼们的眼睛,使母亲不再挨饿。

乌饭,是用乌饭草的汁水和糯米蒸煮而成的乌黑发亮的米饭,故又俗称黑饭。

乌饭草,是南烛的叶片。南烛,又叫牛筋草、旱莲草、猴菽、青精树,是一种落叶灌木,嫩叶鲜亮,绿里泛红,常见于山坡林内或灌木丛中。

句容的乌饭草资源十分丰富。茅山、宝华山、武岐山、北山、瓦屋山等的岭上、坡上、岗上,甚至村前屋后到处长满乌饭叶树,随手可摘。长期以来,每年四月初八前,一些乡民带上竹篓挎篮,上山采摘。采摘回来的乌饭草,自己家留一些,送一些亲戚朋友,余下的挑到镇上去卖。四月初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乌饭草煮乌饭。

乌饭的做法是,先将新鲜的乌饭草洗净,扯碎或在石臼里舂碎捣烂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然后滤去叶渣,留下汁水。

制作乌饭的米一般以糯米为主,有的掺入部分粳米,事先浸泡好晾在米箩里,煮时,与乌饭草汁水一同下锅煮熟。

如果是蒸,则将淘洗好的米浸入汁水浸泡一天,糯米被染成黑色,捞出晾干后,就可以蒸了。

刚出锅的乌饭,晶莹圆润,乌黑发亮,食之清香可口。目莲的母亲是吃斋的,所以吃乌饭时是不能有荤,一般仅新蚕豆米烧嫩苋菜。

吃乌饭的习俗与茅山道教“上清派”有割不断的联系。

道家将乌饭称之为“䭀 ”(读作“迅”,《正字通》释 :乌饭),又称“青䭀饭”“青精饭”。

由于长生和布道的需要,道家除炼丹、行医,施行巫术、神仙术之外,还探求长生不老的“服食术”。句容茅山道教的上清派就独树一帜地服食青䭀饭,用以“辟谷”健身之法。“乌饭新炊茅藿香,道家斋日以为常” “旧闻香积金仙食, 今见青精玉斧餐。自笑镜中无骨录,可能飞上紫云端。” 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茅山道士服食青䭀饭的描述。食乌饭,沾仙气,想象丰富。句中“玉斧”是上清派修仙者许翙的小名,时在茅山后雷平山馆。

另一位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中写道:“寒岚依约认华阳,遥想高人卧草堂。半日始斋青䭀饭,移时空印白檀香。”

最早记载上清派道士吃“青䭀饭”的,是南朝齐梁时期隐居茅山修道的陶弘景,陶弘景所撰《真诰》中记载有 1700 年前东晋时,道教上清派制作“青精干石䭀饭”的准备过程,并认为常吃乌饭可以填胃补髓,消灭三虫。

明代著名医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茅山 680 种药物进行过系统研究,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载道 :“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佛信神,道崇仙(所谓仙风道骨),“仙家”者,道家也。《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还将制作乌饭的方法收录其中。载称 :“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由此可见,乌饭一俗源于道教,是道家吃“䭀”仙方不胫而走,传入民间而兴盛起来,吃乌饭的原始动机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

句容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煮食乌饭,相沿成习。直到现在,到了这一天,句容街上就有人卖乌饭草。

有趣的是,每年不过四月八,乌饭草上总是干干净净,从不会沾上鸟雀的粪便。

杨广金 徐筛根 华世阳 秦文寿

Copyright © 2017-2018 www.jrszw.com.cn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20005888号
单位名称:句容市史志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句容市人民路70号
邮政编码:212400 电话:0511-8077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