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句容是全省较早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较好成就的县(市)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一是记述了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2年前所走过的历程;二是分析了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三是总结了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经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句容农民开始了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践。90年代初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贯彻以来,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句容把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的步伐。2005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句容农业,对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给予肯定。在胡总书记视察之后,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一、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80年代白兔等镇农民种植草莓发展高效农业的初步探索。
1983年,镇江农科所的赵亚夫,从日本国引进草莓种苗开始繁育。1984年,在镇江农科所、句容县后白农场、方山茶场、张庙茶场试种10亩,并在白兔镇一些农户同时试种露天草莓。同年,句容县政府成立草莓开发小组,由县科委、农业局、镇江农科所联合推广种植。1985年,白兔、东昌、陈武等乡镇种植草莓300多亩。1986年,省科委正式批准实施“草莓栽培、保鲜加工系列产品技术开发”星火计划。当年,白兔镇的上兰、后庄、兔西等行政村及其他乡镇共种植草莓804亩。到1988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发展到10870亩,皆为露天种植,品种以宝交早生为主,主要集中在现白兔镇(2005年原行香镇并入白兔镇),面积约9500亩,亩产达千斤,亩效益达2000元。鲜果一部分由农民在城乡集市销售,另一部分为句容酒厂收购生产草莓酒。1989—1991年,白兔镇草莓种植户推广使用地膜栽培技术,增产47%。白兔镇在大面积种植草莓的同时,又实施出口花卉、蔬菜种子等高效农业项目。1989年8月,在镇江农科所的推广指导下,白兔镇的贡承香、王贝芳、潘贝生3农户试种58亩三叶芹,每亩收入400元。1990年三叶芹播种398亩,亩产和收入都近翻番;同时试种花卉(波斯菊)5亩。1992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三叶芹、波斯菊1000亩,种子产量每亩100公斤,每亩收入1000元。
在白兔等乡镇发展草莓种植的同时,其他乡镇也根据自身优势,在多种经营上做文章。郭庄、葛村、三岔、后白、二圣、大卓、陈武等乡镇,利用境内赤山湖和二圣、句容、北山等中小型水库等优势,发展网箱养鱼和珍珠养殖。1985年,全县水产品达3400余吨,水库网箱养鱼单产全省第一,1987年,句容列为全国淡水渔业重点县之一,并连续三年(1986—1988年)获全省水库渔业生产先进县。环城、石狮等乡发挥邻近县城的优势,结合“菜篮子”工程,发展蔬菜基地。春城发挥丘陵岗坡地多的优势,发展棉花生产,至1987年,连续8年皮棉超万担,1987年总产12840担,为苏南各售棉乡之冠。
第二阶段为1992年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开始全面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句容是江苏省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全县(市)土地面积1387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岗地占全市总面积的88.64%。新中国成立后,农业被列入全县(市)的基础产业。经过土改、合作化等一些列改革,期间虽几经曲折,生产力水平仍不断提高,全县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7.06万吨,上升至1978年的22.38万吨,农业产值由1949年的0.4亿元上升至1978年的1.22亿元。1983年,句容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万多户联产承包耕地72.6万亩,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9%,当年全县粮食生产就创历史记录,达33.24万吨,从1983年开始,句容粮食总产一直在30万吨以上。1990年,句容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1991年,句容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1992年8月31日,句容县委、县政府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思路是: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经济作物产品结构,调整养殖业内部结构。
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一是调粮扩经。1986—1992年,全县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130万亩(包括复种指数)左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在93万亩左右,1992年之后,不断调减粮食作物面积,扩大、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先后涌现白兔、天王等地的大棚草莓、食用菌、出口蔬菜种子,下蜀镇的特色蔬菜(芦蒿、丝瓜),大卓镇的水蜜桃,宝华、大卓、磨盘、华阳等乡镇种草养畜,全县(市)还形成以茶叶、用材林、花卉、苗木、草坪业为主的多个集中种植区。与此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作物布局上实现了以稳定水稻,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缩小三麦,扩大油菜,扩大饲料作物为主的格局。玉米由1986年的2600亩发展2002年的34800亩,居全市第一大饲料作物。二是调麦扩油。由于油菜茬口优势明显,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据调查分析,句容小麦1994年平均亩产222.4公斤,按国家收购价每公斤1.02元计,亩产值226.85元,按当年农资价格计,每亩生产费用从1993年的116.75元涨至139.54元,种小麦净收益87.31元;油菜籽亩产118公斤,按国家收购价每公斤2.80元,亩产值330.40元,亩成本135.04元,种油菜亩收入195.36元,是种麦的2.23倍。麦油效益的巨大差异,促使农民进一步缩麦扩油(菜)。至2002年,油菜种植面积由1986年的22.01万亩扩至34.50亩,而小麦由1986年的30万亩缩至11万亩。三是调籼扩粳。20世纪80年代,水稻以籼型杂交稻为主,全县种植面积在27万亩左右,占水稻总面积的50%,1993年以后,逐步以高产优质的单季粳稻代替籼稻。1995年,全市粳稻面积为37.64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3.97%。21世纪后,籼型杂交稻只有南片山区少量种植,全市粳稻占水稻面积比列上升至95%。
调整经济作物产品结构。一是发展用材林。句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以马尾松等绿化荒山为主。80年代后,县内发展用材林以速生丰产杉木、国外松为主。截至1994年年底,共营造丰产用材林4.06万亩。二是发展茶叶。茶叶是句容的传统经济林。民国4年(1915年),空青山的云雾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1949年末,句容有茶园64亩,年产茶叶300公斤。1955年开始发展茶叶,1958—1960年为重点发展时期,以6个国营茶场为主,1972年前后,以发展乡村集体茶园为主。至1985年,全县有茶园2.48万亩,年产干茶792.85吨,为江苏省产茶重点县之一。下蜀茶场制作的“金山翠芽”,获农牧渔业部金奖。1986年,开始引进浙江、福建等地优质茶树新品种。9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推动茶叶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1992,“茅山长青”茶被林业部评为名茶;1994年后开展的“中茶杯”“陆羽杯”全国、全省茶叶质量评比活动,带动了句容的名茶生产及销售。三是发展林果业。主要品种有板栗、葡萄、桃和柿子。1986年,亭子、袁巷、磨盘等乡及句容县林场、磨盘山林场,开始以野生毛栗为砧木、良种板栗作接穗,嫁接板栗。1987—1989年,发展板栗1万亩,之后因板栗销路不大,未再扩大板栗林。1992年,由镇江农科所专家赵亚夫从日本引进巨峰葡萄,由春城乡丁庄农民方继生试种2亩,并逐步带动周边500多农户种植,葡萄远销香港地区、深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桃树是句容的传统果林,地方品种有野鸡红、五月鲜等。20世纪80年代推行林地责任制后,有一些农户着手发展桃树。1984年,大卓乡的农户杨修林个人投资建园,园内初始20亩,90年代发展到600余亩。柿树,在句容山区多有栽培,农民有在庭院、四旁栽植柿树的习惯,群众称之为“防老树”。地方资源品种有铜盆柿、次郎柿、罗田柿等品种,袁巷乡地处茅山丘陵,家家户户在庭院内外有栽种果树的习惯,果树中,尤以柿树最多,1996年,袁巷乡从事庭院开发的农民有421人,占农业人口25.50%。全乡有果树4680亩,30万株,年产果品533吨,收入250万元,户均572元。1997年11月15日,袁巷乡获“全国庭院经济高效农业专业示范乡”称号,是江苏省仅有的4个乡镇之一。
调整养殖业内部结构。一是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圈养形式的畜牧业是句容农民传统的家庭副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一起上,以户养为主”的养猪方针,以及取消生猪派购政策,放开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等改革措施,全县养猪业进入一个新阶段。1986年出栏生猪10.2万头。此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放心肉”工程的建设,养猪步入产业化、良种化发展阶段。1995年,全市出栏生猪40.28万头,为历史最高年份,进入90年代中后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由于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养猪户锐减,生猪养殖呈现波浪式发展态势,2002年,全市出栏生猪14.79万头。家庭养殖以鸡、鸭、鹅为主。原基本是家庭养殖,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集市贸易开放,开始出现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养禽专业户和联合体,家禽养殖快速发展。1986年,句容全县家禽出栏量为215.90万羽,到90年代中期达1000万羽,后因大批劳力外出打工以及小城镇建设、创建卫生城市等原因,家庭散养量锐减。2002年,全市家禽出栏量213.73万羽,与1986年基本持平。二是调整渔业养殖的品种及方法。句容适宜温带淡水鱼生长。1982年普查,全县有水面13.34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11.79万亩,已养鱼水面11.10万亩。1985年,全县水产品4553吨。1996年,句容合理开发利用低产农田,大力发展稻田养殖。1997年初,句容县在郭庄、葛村两镇建成连片3010亩的稻田养殖基地,一跃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连片示范方,被列为省级稻田养殖示范区。1997年9月,全省稻田养殖现场会在句容召开,句容市高标准的稻田养殖田间工程,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1998年,全市稻田养殖面积达4000亩。
第三阶段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期,生态农业战略开始实施。
1997年,句容的粮食产量达历史最高峰,达38.16万吨,比1984年的粮食总产34.94万吨还多3.22万吨。粮食多了,温饱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出现了,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农民负担的加重,一些纯农户家庭收入入不敷出,种粮出现亏损,极大地损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些农民弃农从工,农田出现大量“抛荒”现象。据《句容市志(1986—2008)》记载,1998—2003年,全市就有46050亩“抛荒”地出租给企业、承包大户经营,用于栽树、花卉、苗木、农庄等项目。亚洲金融风暴后,经济发展遇到资金瓶颈,句容市委、市政府加大吸引外资和民资的力度,招商引资,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1997年3月,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句容)科技实验园一期工程启动。该园位于101省道北侧,现白兔镇境内,面积20公顷,建成葡萄、无花果、甜柿、大鹏草莓及多种蔬菜、草花出口种子生产等项目示范园。1998年6月,又接着启动二期工程,引种美国长山核桃、日本大樱桃等新品种。1999年3月11日,省委副书记许仲林视察句容市白兔镇“华东草莓城”、春城千亩葡萄园、二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卓千亩水蜜桃园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月31日,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工作会议在句容召开,总结科技开发经验,研究在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的措施。是年4月20日,副省长姜永荣视察句容农业,对句容立足丘陵地区岗坡旱地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给予肯定。是年9月2日,镇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场观摩会在句容召开。与会人员参观了华阳镇花卉苗木城、波尔山羊繁殖基地、镇江农科所科技示范园、春城千亩早川葡萄园、磨盘乡牧草基地和句容农校无土草坪基地。是年9月23日,'99江苏句容农业项目汇报会在北京和平宾馆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刘坚等6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共签约项目7个,招商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4170万美元。2000年3月17日,句容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号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是月,句容市(14个乡镇、单位)第四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通过省级验收,1997—1999年,句容实施第四期由国家、省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完成8.8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总投资2498万元。2000年4月,方继生等23人获“镇江市优秀农民经纪人”称号,其中方继生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年8月,句容市获“全省第四期农业综合开发‘创业杯’”竞赛一等奖。是年11月7—9日,全国劳动模范、春城葡萄合作社社长方继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并作为唯一的农民代表在会上发言。2002年3月25日,以专家翟俊武为组长的国家农业资源开发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评估组一行6人,对句容市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进行考察评估后给予好评。
1997年8月,句容市成立生态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998年6月,句容市生态农业领导小组着手《句容市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经过一年半时间,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于2000年5月经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并按照《规划》要求实施生态农业战略。
二、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初步成果
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1992年全面部署实施,截至2002年,全市所有乡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短短10年时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已初见成效。
基本稳定了粮食总产,优化了粮食品种和品质。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吃粮必须放在立足于国内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针对一些良田因“抛荒”不种粮而改变用途的现象,句容市政府于2002年将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开发区,全市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18个,保护地块1054块,并设置明显的标志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5.99万亩(含林业用地)。1999—2000年,全市土地整理项目55个,项目总面积5.95万亩,净增耕地面积0.84万亩。土地复垦工作也取得可喜佳绩,1998—2002年,全市(县)省级土地复垦项目60个,项目总面积5.59万亩,净增耕地1.75万亩。在基本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提高了粮食单产。据统计,句容粮食单产由1992年的372公斤/亩,上升至2002年的482公斤/亩。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30万吨以上,1992年是33.65万吨,2002年是31.08万吨,保持句容全市粮食总产的基本稳定。全市优质粮食品种得到推广和扩大。主粮由优质口感较好的晚粳稻代替了原口感较差的中籼稻。杂粮原以甘薯为主,后调为玉米为主,据统计,甘薯由1986年的37800亩下降至2002年的30150亩,玉米由1986年的2600亩发展到2002年的34800亩,居全市第一大杂粮作物。
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高效农业初见成效。通过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经济作物产品结构,调整养殖业内部结构,调整种植、养殖、加工业结构,市场经济思想逐步进入农民和干部头脑,按市场需求来发展农业的观念在干部群众中生根开花,发展高效农业逐步形成共识。“跟着市场走”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盘”。农业内部比例趋向合理。林业占农业的比重由1986年的0.93%上升至2002年的4.67%;渔业由1986年的3.34%上升至2002年的9.20%;种植业占农业比重由1986年的63.18%上升至2002年的71.50%;牧业则由1986年的24.10%下降至2002年的14.63%。全市农业增加值由1986年的2.54亿元上升至2002年的9.17亿元,16年翻了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的1011元上升至2002年的4063元。高效农业起步较早的白兔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986年是559元,1992年达1012元,2002年是4215元,前7年是基本翻一番,后10年是翻两番还拐了一个弯。
生态农业引起关注和重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有成效。一是编制完成《句容市农业建设总体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总体目标:近期目标(2000—2005年),根据全国生态农业市(县)建设的要求和标准,结合句容的实际,努力抓好各项生态农业基础设施与一批典型的示范工程建设,力争在“十五”期末将全市初步建成一个农、林、牧、渔结构逐步合理,整体功能较强,环境优美,基本达到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市。远期目标(2006—2010年)在完成近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物质和科技投入,着力进行生态农业示范与全面推广工作,将句容市建成高标准的生态农业市。《规划》将全市划分为4个生态农业区域,即宁镇丘陵粮、林(经济)、牧生态农业区,茅山丘陵粮、林(经济)、牧、观光生态农业区,赤山湖圩区粮、渔、牧、观光生态农业区。按照因地制宜、优化结构、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同时依据资源适宜、市场需求的原则,规划设计7个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方案,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田生态建设工程、农林复合生态建设工程、农牧复合生态建设工程、农渔结合型生态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科教一体化工程。
二是扩大有机肥、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冬绿肥(红花草、紫云英、紫穗槐)种植面积下降。水生绿肥(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绿萍)不再放养,人类尿、畜禽粪便、厩肥、菜籽饼在大田作物使用面积和数量都大大减少。1987年,句容由油菜秸秆还田发展到麦秆、稻草、西瓜藤、青豌豆藤还田,当年6月,省农林厅在句容召开华东六省市油菜秸秆还田现场会。1995年后,句容市政府号召大搞秸秆还田,并采取措施制止焚烧秸秆。进入21世纪,秸秆还田量随着堆肥技术改进(如加入秸秆速腐剂),堆肥使用有所发展面积稳定在4万亩至5万亩。农业资源污染控制,主要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扩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做好病虫监测预报,提高防治准确性。对部分有害生物,积极开展综合治理,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和生物品种。至2002年,全市化肥年施用量5万吨,农药施用量1067吨(其中生物农药500吨),人粪尿、畜禽粪尿、厩肥3.88万吨。
注:1.有机肥料、农药使用量是部分年份;
2.有机肥料包括人类尿、畜禽粪肥、厩肥之和。
三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至2002年,全市已建成或正在建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有:后白镇花卉苗木基地和无土草坪基地;大卓桃园;二圣农业科技示范园;白兔镇、天王镇大棚草莓生产基地;赤山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华阳镇花木观光园基地;下蜀镇芦蒿、丝瓜生产基地;春城千亩早川葡萄生产基地等。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起步于2001年9月,句容市政府在袁巷镇和天王镇辖区内建有机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规划按照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开发生产要求,围绕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建设以优质果品为主的粮油、以应时鲜果为主的经济林果、以规模茶园为主的有机茶叶,以牧草种植为前提的草食畜禽养殖等四大产业类型。规划为八大种养区和五大项目区。2002年2月通过由江苏省环保厅组织的评审。四是以有机、生态农业为龙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白兔镇倪塘村农民王柏生,先后种露天草莓、竹架大棚草莓、钢架大棚草莓,面积3.5亩,2002年后,大棚草莓每亩在3000公斤左右,年收入达10万元。家养7只羊,羊粪加垫圈材料做成堆肥,全部施到草莓地里,一亩大棚草莓可堆两只山羊的羊粪,每亩每年羊粪堆肥用量达3吨至4吨。在秋、冬将草莓老叶剥下喂羊,解决当地秋、冬青绿饲料较少的困难,一举两得。王柏生还在田埂地头种黄豆,将黄豆加工成豆粉,和米糖一起拌入堆肥促进发酵。将稻草铺垫在草莓大棚走到,降低棚内空气温度减轻病害,增加棚内保温效果,促进草莓生长。还利用大棚草莓采摘活动,搞农家乐,搞起观光农业。王柏生逐步走出一个以草莓为中心的农牧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观光的经济模式。茅山、白兔两镇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葡萄产业。2002年,春城镇(2005年并入茅山镇)“继生早川葡萄”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
三、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经验
至2002年,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走过10多年时间,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其主要做法有:
大力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一是土地治理。从1994年开始,启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大范围的土地治理。在开发治理中,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或改建排灌站、拦水坝,加固水塘护砌、衬砌渠道,新建配套农田中构级以上建筑物,修筑机耕路,改良土壤,绿化造林等。项目区基本上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保证了农田排灌、农机作业和交通通畅。项目区的建设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桥、涵、闸、站、渠全面配套,有效地控制区域水土流失;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田林网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绿化面积,改善自然景观;通过水源工程、平添整地工程、田间配套和机耕路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亩均节约成本200元左右,亩均增粮150公斤以上。至2002年,全市土地治理面积达19.29万亩,共投资4433.30万元,其中单位自筹1178.03万元,中央、省、镇江市、句容市(县)财政资金3255.27万元。
二是多种经营综合开发。1994年,白兔的草莓种植列入农业多种经营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47万元。1996年,后白镇厚源禽业项目列入农业多种经营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4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0万元,单位自筹15万元。1997—1999年,张庙茶场的多种经营,华阳镇的梅花鹿、袁巷乡的畜产品,大卓镇的桃业列入农业多种经营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538.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80万元。
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制定规划。农业产业化经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转型。1996年年底,句容市成立农业产业化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1997年初成立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从资源和市场两个基点出发,坚持“按照比较优势布局”和“按市场需求布局”两个原则,加快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编制印发《句容市“九五”期间农业发展规划(1996—2000年)》,提出“五五工程”,即5万亩果、5万亩茶、5万亩蔬菜、5万亩特种水产、5万亩速生林,实施面积25万亩;《句容市农业“三区”“十带”建设规划(2001—2003年》,“三区”即省级有机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区和市级外向农业开发区。“十带”即江苏省有机农业示范带,沪宁铁路优质水稻、弱筋小麦示范带,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速生经济林果茶示范带,宁杭公路、104国道应时鲜果、花卉苗木示范带,122省道应时鲜果示范带,实施面积12万亩;《句容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提出全市发展优质稻米、油菜、茶叶、特色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优质家禽、特种水产、奶业等十大优势农产品产业规划。二是规模化经营实施项目。(1)应时鲜果类。草莓保持5000亩以上,其中大棚草莓4000亩,露地草莓1000亩以上。大棚草莓主要分布在白兔、天王、黄梅等镇,露地草莓分布在后白等镇。大棚草莓年产量4000吨左右,以鲜果上市,主要在句容及邻近的南京、镇江、常州等地,露地草莓400吨,主要鲜食,同事也作冷冻草莓初级加工出口,生产少量草莓酱。葡萄,主要分布在春城、白兔、后白等镇,品种以巨峰为主,后又引进美人指等欧亚葡萄,每亩收益在5000元左右。桃,主要分布在大卓、黄梅、天王、茅山、白兔等镇,品种以新白花及从日本引进的良姬、千代姬、日川白凤等。梨,主要分布在白兔、后白、春城等地,其中从日本、韩国引进的丰水梨品种,产量高,品质好。(2)经济林类。茶叶,是句容传统农产品,以优质绿茶享誉省内外,并开发有“茅山长青”、“金山翠芽”、“宝华玉笋”等多种名优茶,随着新品种的推广,无公害、有机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绿化苗木主要分布在天王、春城、后白、下蜀等乡镇。草坪草1800亩,主要分布在后白、华阳、郭庄等镇。(3)蔬菜类。1990年后,下蜀镇建成以丝瓜、芦蒿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面积约2500亩。华阳镇扩大了原蔬菜基地,解决了市区由于人口大量扩充带来的蔬菜供应难题。镇江农科所与日本合资的镇江瑞繁农艺公司,在白兔、茅山等地建成蔬菜(花卉)种子繁育基地2000亩,一年两作,亩收益2000多元,是省内最大的出口蔬菜种子基地。三是“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农业“龙头”企业。1996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着力培育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产品附加值较高的“龙头”企业,采取改造一批、扩规(模)提档一批、新建一批的方式,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至2002年,省级“龙头”企业1家(江苏怀国棉绒公司,2001年),镇江市级的“龙头”企业有恒馨米业有限公司、绿苑实业总公司、华达食品有限公司、台商独资乡亲饮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头7万余农户,形成了发展一个、带动一片、扶持一个产业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路径。(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97年,成立春城葡萄协会,成为全省首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经验经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调查形成书面材料。1999年,白兔镇种植大户纪荣喜,成立镇江市草莓协会,成员发展到153户,种植草莓1050亩,带动农户450户。该协会是江苏省“四有”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云兔”牌草莓商标获省名牌产品。
深入促进科技兴农战略。一是农业院校及科研组织。(1)驻句容涉农院校及科研组织。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江苏省句容农校,2002年6月扩建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拥有风景园林、农艺、畜牧兽医、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等8个系、49个专业,教职工700人,学生1.2万多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有在职科教人员80余人,建成丘陵农业资源研究开发、粮油作物新品种选育、植保环保新技术应用和土壤农化及农牧结合研究4个优势专业,创办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句容后白示范园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白兔科技示范园区、茅山丘陵山区有机农业园句容袁巷生态科技示范园区、省级磨盘牧草示范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句容许多农业科技人才,来自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句容农业许多项目,也都来自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人员的引导和技术支持。后成为全国三农人物的赵亚夫,就是镇江农科所科研人员的代表,他们把业绩写在为农民致富脱贫的大地上。(2)句容农林科技组织。农业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植保总公司、农经管理指导站、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等,林牧渔有: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林特产技术指导站、蚕桑技术指导站、水产技术指导站、畜牧兽医站、句容县林场白蚁防治所。还成立了一批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二是科技项目。“八五”(1991—1995年)期间,句容林场白蚁防治所的白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主持该项目的句容林场白蚁防治所所长谢保国,研究出《包含白蚁种群及主巢菌圃的药物组合的利用》和保健药品“玉驹胶囊”,于1995年、199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并填补两项国际空白;保健药品“玉驹胶囊”于2002年6月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为准字号药品。三是科技推广。1993—1995年,全县共培训10万人次农村党员和干部,使基层和干部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1996年起,全市建立12个科普示范基地和20个教学示范点,分别对蚕桑、茶叶、蔬菜、特种水产、特种养殖、水稻旱秧、水稻超高产栽培、草莓、水蜜桃、葡萄、无花果、板栗、畜禽等16种新项目、新品种推广,进行面对面培训。四是科技示范园区。1998年,句容市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要求,对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统筹规划,重点扶持培育了5个各具特色、初具规模的农业示范园区,即春城乡千亩早川葡萄园、华阳镇鸵鸟和梅花鹿特种养殖基地、二圣乡农业观光示范园、大卓乡万亩桃园、石狮乡千亩食用竹示范园。1999年1月,句容市政府组织农业部门有关专家对全市农业示范园考核评审,并确认华阳镇鸵鸟和梅花鹿养殖科技示范园、二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大卓乡万亩水蜜桃科技示范园、石狮乡“菜篮子”工程科技示范园(原石狮乡千亩食用竹示范园),为句容市科技示范园。2000年,句容新增8个科技示范园。句容茅山有机农业示范区获得省认定,主导产业有优质粮油、应时鲜果、食草畜禽、中药材和水产品。
句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是农民在粮食大丰收之后走出的致富之路、市场之路、现代农业之路,为茅山老区人民奔小康闯出了一条新路。尽管10多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还不够丰硕,但为后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