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方言“城上”叫 “神上”。“上”表示方位,意思为“城”那个地方。《弘 治句容县志》记载,明代句容有城池 5 座,其中“北城在县治八里许移风乡”。 今华阳镇城上村明清时属移风乡,因位于句容城北门外 4 公里处,当地俗称 北城上。 城上,东晋咸和三年(328 年),由荆州刺史陶侃在此筑垒驻守,抗拒苏 峻叛乱东进而得名。 城上村村前有座小土山,叫“神人山”或“圣人山”。“人”句容方言读 níe。当地群众还称之为“王上墩”“老虎墩”。 就在这座小山上,考古发现,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 2008 年 4 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考古人员对城上村南面的城上村遗 址进行了勘察及考古发掘,发现了自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土层堆积,有 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遗址中部有丰富的周代遗存,出 土了众多西周时期的陶片及个别完整的石器。 经过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论证,城上村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 的重要遗址,极有可能是一处重要的吴国城址,吴太伯所筑之城“泰伯城”, 吴国的发祥地。 商代末期,泰伯、仲雍奔荆蛮,顺秦淮之水南下,进入句容,为了融入 当地土族荆蛮,他们入乡随俗,文身断发,由中原地区带来的先进生产力征 服了这支荆蛮部落后,“归之千余家”,在原有聚落的基础上挖掘环壕,构筑 城池,成立了勾吴国。 《史记 • 吴太伯世家》载 :“太伯之奔荆蛮,文身断发……自号勾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吴氏族谱》吴姓出处及排行图载 :“第一世祖泰伯,为吴门开基,第 一祖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因名泰伯,见父有德,势可剪商,自又有圣德, 为众所推,严父欲立季历,乃托名采药,以养亲,遂南来,隐于勾曲山,人 乐其德,从而居者千余,称为勾吴,即今江左,勾容县之茅山……”
经过考古人员实测,城上村遗址周长约为 1280 米,和《吴越春秋》所 载泰伯城周长相当。城上村遗址的面积为 70650 平方米,能容纳住户大约在 千户左右,正好印证了《史记 • 吴太伯世家》上“归之千余家”的记载。 在这里,吴泰伯传播了中原文明,开创了举世闻名的吴文化。吴国由句 容城上村遗址开始,逐步向东南发展,最后在苏州建都。 城上村遗址不仅面积大、地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而且是目前苏南 地区同类遗址中保存最好的一处,这一重大发现,对于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 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和商周时期湖熟文化及吴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08 年,城上村遗址入编国家文物局主编的《2008 年第三次全国文物 普查重要新发现》;2011 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 年被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 年,城上村整体拆迁,将在这一带打造句容北部新城,并于遗址处 规划开发“江南第一城——句容泰伯城”。(收集整理 :蒋兆有)
|